宁夏PE管材厂家分析滴灌带在膜下滴灌技术应用中为什么容易被灼烧?
膜下滴灌是在膜下应用滴灌技术的一种新型灌溉技术。使水、肥、农药等通过滴灌直接作用于作物根系,加上地膜覆盖,蒸发甚微,为作物根系发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,真正实现由浇地向浇作物的转变。此外,滴灌可在作物根系发育范围内形成一个低盐区,即使在中度盐碱地上也可获得较高产量。与我国传统地面灌溉相比,膜下滴灌除省水、省肥外,还有抗灾、抗盐碱、增产、改善作物品质等优点。数据显示,使用膜下滴灌较常规灌溉省水40%~50%,省肥20%,省农药10%,增产10%~20%,中低产田可增产25%以上,综合效益可提高40%以上。
但附着在地膜上面的小水珠,在阳光照射下形成凸透镜,阳光聚交后,当聚交中心点恰巧落在膜下的滴灌带上时,形成局部高温,将滴灌带面灼伤熔化,产生孔洞,造成带面损伤。
作物播种滴水后膜内附着较多的小水滴,在膜上积聚较多的水滴,膜上和膜下的小水滴具有凸透镜的作用,在阳光的照射下有些小水滴凸透镜的焦点就恰巧落在了滴灌带上。在天气晴朗或阵雨过后天气突热,室外气温较高(32℃以上),上午11:30至中午15:30分时,水珠的直径在5mm—13 mm,地膜与滴灌带的距离在13 mm左右时,膜内温度较高时(38℃以上),水珠聚焦点在短时间内能聚集较高温度(75℃—160℃),在焦点易将滴灌带熔化灼伤产生小洞。
在地膜上表面的小水滴由于受风、阳光、蒸发等环境影响较大,存在的时间较短,相对于膜下水滴来说产生的危害机率较小,但当天气晴朗,温度较高,光照强烈,无风雨情况下由于膜上易聚积较大水滴,聚焦强烈,也易给滴灌带产生较大面积的烧伤。